战舰的多方向拉框操作是可行的,但需要结合游戏机制和战术需求进行合理规划。多方向拉框的核心在于利用计划圈功能,通过设置多个目标点或路径,实现舰队的分散部署或包夹战术。这种操作对玩家的策略值分配和战场局势判断有较高要求,需避免因过度分散兵力导致单点战力不足。
战舰的多方向拉框需优先考虑舰种特性与移动速度差异。高速护卫舰(如FG300侦察型)适合执行快速迂回任务,而龟速战巡(如ST59)则需集中部署于主攻方向。舰队整体移速由最慢单位决定,因此混编舰队时应通过增援指令单独调配高速单位,避免整体机动性被拖累。若需实施多线作战,建议将主力舰队与高速输出队分开编组,分别承担正面推进与侧翼骚扰职能。
从战术层面看,多方向拉框的有效性取决于战场信息掌握程度。需提前通过侦察单位获取敌方舰队构成与布防信息,针对性调整拉框角度。例如对抗航母编队时,可从两侧拉框部署防空舰艇形成交叉火力;面对密集防御阵型,则可采用扇形拉框分散敌方火力。需注意曲率航行消耗的策略值会随拉框距离增加而提升,过度延伸战线可能导致后续操作受限。
装甲系统的强化优先级直接影响多方向作战的可持续性。建议对承担分兵任务的战舰优先提升能量抗性与护甲值,确保其脱离主力后仍具生存能力。中排舰船(如红宝石离子型)若需执行独立任务,应点满策略技能与冷却缩减属性。维修舰在多线作战中效益较低,通常不建议编入分舰队。
实际操作中需平衡战术灵活性与资源消耗。多方向拉框会显著增加舰船维护成本与指挥复杂度,建议在占据资源优势或执行关键战术节点时采用。常规遭遇战仍推荐集中优势兵力作战,仅在高价值目标攻坚或联盟协同作战时启动多线部署。每次拉框前应评估敌方增援路径与己方撤退路线,避免陷入持久消耗战。